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文亚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社会生活各领域也不断迎来新的竞争和挑战。在巨大的精神冲击和沉重的心理负荷下,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校园以后,不少学生由于陌生的环境、学业的压力、略显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此外,大学生还在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科学地运用网络、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应对情绪情感问题、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不少困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学生涯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不管他们愿意与否,他们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自主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生活之舟是那么的复杂,是那么的难于驾驭。在痛苦的反思之后,有人开始调整目标、重塑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生活;有的人则选择了逃避与自暴自弃,以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去对抗生活。积极的接纳与奋进是美好人生的起点,而消极的对抗则有可能一事无成。因此,在大学阶段,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关系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
习惯这个词语,都知道成功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而到达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得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人生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成功是陡峭的阶梯。两手插在裤袋里是爬不上去的。许多次失败总会造就一次成功。 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生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一般来说不合理观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认为某件事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例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等等。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按某一个人的意志去运转。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感到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例如:我们常常因为自己不能做某事,没有某方面的能力而因为别人在某方面能力很强就认为对方很了不起,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这还可能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等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释事情的时候,不作极端化思考,不过分强调负面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仅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尽可能地以合理的信念代表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诸多科学研究和生活实例表明,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往往与人的情绪的消极因素相关。不良情绪的存在正是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的重要诱因,情绪作为与之密不可分的心理过程,对意志、情感、品质的发展具有催化和整合作用。可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个体形成稳定、积极、乐观的性格。因而高校的情绪管理对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并使之协调发展,构成完整人格,增进学生对现实的适应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